凤翔土布织染技艺
凤翔土布织染技艺历史悠久。据《凤翔县志》记载,织染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弹棉花等手工业在元、明、清时已遍布城乡。随着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机等工具,棉布逐渐取代了丝麻,成为民间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到了清末民初,凤翔除了各地有布庄外,民间家家户户都可以纺纱织布。据民国时期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有规模的染坊作坊就有十多家,有名的织染作坊为顺记、兴记、义兴隆等,土布织染技艺已经远近闻名。上世纪七十年代,凤翔当地在政策的引导下棉花种植面积得到了保证,为土布织染行业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利用农闲时间制作土布成了虢王、彪角等乡镇妇女的主要活路,也无疑成了弥补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产品有白平布、条子布、成品床单等。1977、1987年县上先后组建了凤翔县棉纺厂和凤翔县联营纺织厂,正式运营后,对土布织染产生了冲击,大批土布织染的机具被闲置或者损坏。截至目前,坚守土布织染技艺的农村妇女已经为数不多。在虢王镇、彪角镇等地,还有部分农户在坚持零星生产。近年成立的凤翔惠灡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经过挖掘市场潜力,把土布纺织加工当作主打产品,坚持常年生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凤翔土布织染技艺的有效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