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太白山地名传说
太白县南通巴蜀,北连秦川,为川陕之要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修建了几千年的褒斜古道人文历史景观,褒斜古道横穿县境114公里,是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条古栈道。在这里发生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重大历史事件。方才关古道驿站、大贯子、小贯子上演了诸葛亮北伐,病逝五丈原后,蜀军撤退的历史活剧。尤其是褒斜古道太白县境内与诸葛亮相关的地名和传说。 在太白县城咀头镇以南约半公里的台地上,有一个叫“方才关”的村落,相传当年蜀军退军到方才关时,将诸葛亮的遗体装棺入殓,升起白幡,全军开始发丧,众官兵哭得死去活来,震天动地。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放棺材,后来人们因“放棺材”之名不吉利,就将它改为“方才关”。相传为诸葛亮举行发丧仪式后,为防止司马懿再次追击,蜀军兵分三路,各扶灵柩,分道而行,第一路由杨仪、姜维扶诸葛亮真灵柩沿红崖河水而下(今姜眉公路线路);第二路扶假灵柩,经咀头镇过太白河镇至留坝县江口镇;第三路亦扶假灵柩,经太白县靖口镇、凤县平木镇到凤县。以上三条路线均可到达汉中。沿途留下了很多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比如大罐(贯)子、小罐(贯)子,哭诸街、苦竹街、古迹街,散军塬,平墓(木)镇,流沙崖,白云驿,芝田驿,赤崖等等。这些地名传说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足见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先后载入《太白县志》、《衰斜古道论丛》、《宝鸡古代道路志》、《太白县民间文学集成》、《可爱的太白》、《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陕西卷宝鸡民间文学传说集》等志书中。诸葛亮与太白县地名传说,有的是由人到地,有的是由地到人,有人物、历史、地理等多重意义。 这些地名传说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文学创造性,和丰富的语言描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研究当地群众语言、词汇及民间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对于研究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年来随着主流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的进步,民间传说失去了它存在的空间,民间故事中的很多遗址被其它的建筑物替代,讲述人大部分已年迈或去世,年轻人渐渐很少有人详尽讲述,保护好诸葛亮与太白县地名传说对太白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