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鸡市档案文化网上展馆 > 宝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千阳柳编制作技艺

 

       千阳县地处关中西部,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燕伋之故里,享有“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的美誉。千阳柳编,以无污染、纯天然的柳条为原料,发挥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之特色,编织的篮子、笸箩等造型敦厚饱满、质地朴实、轻巧耐用而闻名西府,远销甘肃,深受农人们的喜爱。千阳柳编在明末清初时就已十分兴盛。柳编艺人经常在灵山、吴山、县功、甘肃灵台等地赶集跟会,销售产品并传授技艺。千阳柳编以南寨镇新西村为发源地,辐射带动张家塬、崔家头、水沟等乡镇,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千阳柳编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联且种类繁多,主要有:饭篮、菜篮、花篮、提篮、簸箕、粪斗、水斗、针线笸箩、元宵笸箩、安全帽等生产生活用具。

       千阳柳编艺人们的主要的工作车间——“地窖子”在南寨镇新西村保留有十多处,目前还在使用。

       千阳柳编用材为当地种植的绵柳,它木质柔韧绵软,柳杆光滑无节,经得住编织过程中的弯、拉、曲折。1980年以前,柳编艺人都是在南北二山采绵柳条子。之后,在县林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开始进行野种改良,在大田扦插育苗,人工种植。千阳柳编技艺代代相承,历经200余年,已传至第六代。柳编产品种类由少变多,柳编工艺发展到美观耐用兼备。篮、筐、篓等件件产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蕴涵着千阳劳动人民朴实、厚道、淳朴的民风,记录了当时当地的民俗生活,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01.jpg

02.jpg

03.jp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