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鸡市档案文化网上展馆 > 宝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三丰派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此后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流派众多。据《明史》记载张三丰云游宝鸡定居金台观,他主张“儒释道三教皆统一于道”。故其金台观的道教音乐流传入民间,与佛教音乐以及当地各种民间音乐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三丰派道教音乐,发端于清末,在民国时达到了鼎盛。“文革”期间,各种宗教活动一度销声匿迹,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逐步复苏发展起来。现唯有谭氏经师班能演奏三丰派道教音乐曲目,谭勤目前是三丰派道教音乐的传承人。

       三丰派道教音乐的器乐演奏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等场面。早期以木鱼、铃子等打击乐器为主,后增加了吹管乐器,并逐步加入了弹拨、弓弦等乐器。其演奏的乐曲主要有:《开坛曲》、《回坛曲》、《清酒经曲》、《普天烟韵》、《踩金莲》、《大红袍》、《浪淘沙》、《八卦曲》等。三丰派道教音乐具有鲜明的西府地方特色,旋律、装饰音都带有西府地区的民间音乐特征。演奏中注重起、承、转、合,音乐庄严肃穆,风格淳朴自然,既有浓郁的民间手法,又处处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自古以来民间如遇水灾、旱灾、虫灾、瘟疫、伤病、生亡、延寿等各种事件时都要请经师来做法事,故三丰派道教音乐在民间十分流行。诵经时,经师们首先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经文,然后按照一定的仪式在音乐的配合下开始诵经,诵经时要遵守戒律,束带严整,目无他视,心无异念。

       三丰派道教音乐蕴藏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道教音乐源于道教经曲念唱,它曲调优雅,超凡入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三丰派道教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故其曲调与形式容易被一般百姓所理解、所接受,为人们所喜闻乐道,既有助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又有供人娱乐的功能。

01.jpg

02.jpg

03.jp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