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花灯工艺花灯制作是陇县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灯笼与人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主要依赖于元宵节风俗而存在。特别是明清两代、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手工花灯在陇县十分盛行,无论是庙宇中,还是家园里,每逢元宵佳节便处处张挂灯笼,每年的腊月到正月十五前后是村民们制作和销售花灯的旺季。陇州花灯主要以火罐灯、花篮灯、兔儿灯、莲花灯、蟾蜍灯、蛾灯、宫灯、纱灯为主。花灯由灯攀、竹笼、灯笼须三个部分组成。材料以竹蔑、铁丝编制,彩纸裱糊描绘为主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花灯程序为:劈竹蔑-—扎骨架——糊纸——粘贴——涂色——做手攀。每道工序又分为十个左右的小步骤。制作好一盏精美的花灯要花费大量的心血。 每年元宵节期间,民间有自扎者、有购买者,品类众多,式样奇异,制作精美,外形美观,地域特色突出。正月初即动手扎制,至初十后,方染制色纸糊纸,绘彩装点,以备出售。花灯还可作为互赠的礼物,彼此祝贺“好运”。所以陇州花灯具有实用价值。在陇县历有儿童游灯、舅家给外甥送花灯、新媳妇“躲灯”、给祖坟挂红灯的民间习俗。陇州花灯已成为陇县城乡居民元宵节悬挂、游玩、观赏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实用物品。陇州花灯技艺集造型、绘画、书法、雕刻、类似裱、扎制、印染等知识于一身。研究它的产生、发展,对于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俗学等理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花灯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东南镇、城关镇、温水镇、天成镇等乡村,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由于受全球经济化和现代化的强烈冲击,特别是现代工业产品——塑料电子灯的大量生产,从事手工花灯制作艺人老龄化等因素,陇州花灯生存环境、工艺技术、传承队伍等问题凸显出来,面临着濒危和消亡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