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鸡市档案文化网上展馆 > 宝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金台马氏瓷刻



       瓷刻技艺是从皇宫流出,最晚出现于北宋的皇官,清代时乾隆特别喜好,常在把玩瓷器的题款,为保留墨迹造办处的技师用双钩 形式刻出字型,然后填上彩墨,显出字迹,使瓷作充实、丰富、带 有确定爽快的金石意味。现代由于欣赏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刀具技 术的发展,瓷刻创作有两次高峰期,一是在清末民初,在北京, 画家和瓷刻工匠配合,齐白石、张大千则是代表,作出了大量作品, 北京和上海还举办了专门培训学校。另一个时期为改革开放年代 美术工艺界为探索国画创作新的出路,许多美院师生亲自加入到瓷 刻创作中来,极大的推动了这门技艺的发展。马丽香、马辉统夫妇 二人也是受父亲兄长的家传和熏陶,在这股热潮推动下,继承发扬 家传技艺,加入到创作行列中,瓷刻形式多样,他们则保留传统技 艺,并有新的创新,突显了中国特色,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又 申请到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瓷刻技艺是艺术和技艺结合的产物,从历史发展上看,这一点 最为明显,由于刀具水平限制,瓷刻作品最初只有点线,刻画一种 画面,形式和双钩的书法作品,由于刀具的发展,才有了瓷刻大范 围出现的条件,作者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技法决定了作品的档次 和水平,瓷刻创作入门容易,但提高很难,它是一门综合性、合作 性的技艺。

       马丽香、马辉统主要以国画为题材,以刀代笔在作品中追求国 画的韵味和笔墨情趣,作品中又有着浓烈的金石味道,使国画和瓷 质达到完美的统一,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瓷刻最大特 点是画面生动,色彩丰富;悉心保持原画的线描、比例形貌、神韵 的同时,又发挥瓷刻点、线、磨、挑、剁、刻的十多种刀法的表现 力。这也是瓷刻所具有独特魅力和存在的价值,瓷刻又是保留画面 墨迹最好载体,永不变质腐烂,使画面既和谐又不失淡雅,可永久保存。

       材料:瓷盘为主,瓶、罐等瓷器均可。 二、刻制工具:金刚石刀、合金刀、磨头。

       辅助工具:鎯头、木榔头、砂包、布垫、口罩、眼镜等。

       作品如下:

        1、大型瓷刻《八十七神仙卷》,由二十件φ35cm的高档白盘连续构 成,其中画面十一件,其余是齐白石、徐悲鸿题款,可单独欣赏 又可连续合为长卷作品,给人强烈视觉冲击。

        2、瓷刻《红楼梦群芳谱》三十件一套,画面人物生动,色彩浓烈

 而不艳。

        3、毛泽东书法《龟虽寿》四件一套,笔体流畅、书法大器。

01.jpg

02.jp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