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鸡市档案文化网上展馆 > 宝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岐山曲子


       岐山曲子原来流行于岐山县的县城区域及凤鸣镇的陵头村、南吴邵村、太慈村、雍川镇的马江村、故郡乡的牛家拐、索王、底寺村 五丈原镇的五丈原村及蒲村、祝家庄、青化、益店、京当等乡镇的部分区域。现在仅有凤鸣镇的陵头村和南吴邵村尚有为数不多(共计不到10人)的几个曲子艺人。

       岐山曲子受《诗经》、《唐诗》、《宋词》的影响,是元曲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在明、清及民国时期曾经盛极一时,全县有曲 子班社二十多个,总计二百余人。民国10年,岐山马江乡18弟兄集 资兴办曲子班,一度把岐山曲子搬上了大戏舞合,有名的曲子艺人李 玉贵被群众美誉为“三能”(即能弹、能拉、能唱)的“棒槌红” 明、清、民国以及解放初期,岐山曲子广为流传,特别是因为它的曲 词优美、曲调高雅,在群众和大多数中上层人士中倍受青昧。上世纪 八十年代,岐山曲子曾多次参加过宝鸡市组织的民间艺术大赛并多次 获奖。其间,受原宝鸡县文化部门的邀请,多次参加了该县的四月八就虢镇古会,大受宝鸡县广大群众的欢迎,人们争相观看岐山曲子,甚 至拥翻并踩断了周围的条凳围栏。尤其是在2002年宝鸡电视台举办 的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上,岐山曲子作为濒危民间文化遗产而专题演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01.jpg

02.jpg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