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小调
陇县历史悠久,民间文化起源较早。陇州小调在民间传说中起源于汉,但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持,从流传下来的曲目分析,它与隋唐时期的以“时令”、“数字”为名的曲子是一致的。另外,史料记载,隋唐时期已经开始流传“工尺谱”记录小调的记谱法,陇县北部地区流传的清代“本地曲儿”记谱手抄本,民间称之为“工尺谱”。因此,足以证实陇州小调起源于隋唐时期,或者更早一些。陇州小调兴盛于明清时期。自古以来,民间一直称曲儿,陇州文化志记载,陇州小调曾称民曲、小曲,民间的手抄本称之为“地方曲儿”或“白石曲儿”(陇县白石地区,也就是“陇州地方曲儿”)。1949年8月陇县解放后,解放军文艺工作队来陇县开展宣传工作,把“地方曲儿”称为陇州小调。从此,人们把地方曲儿叫陇州小调。 陇州小调演唱的题材丰富,内容繁多,主要以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婚丧嫁娶、自然风光、娱乐嬉戏、劳动生活为题,讽刺丑恶,张扬美好,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现已收集整理完整陇州小调300首,还有一部分已经失传,目前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曲目有《十杯酒》、《十百钱》、《十二月采花》、《十月飘》、《十盏灯》、《四季花》、《五更天》、《孝歌》、《兰桥担水》等。 根据陇州小调的词曲结构,语言韵味,节拍节奏,叙述情节分析,并根据传承者述解,陇州小调可细分为十一种类型,如欢快跳跃的《社火调》,欢乐喜庆的《太平调》,娓婉缠绵的《花儿调》,情深意切的《情歌调》,古韵典雅的《庙堂调》,快板式的《酒曲调》,滑稽诙谐的《早船调》,喜庆热闹的《花灯调》,满口吼的《秦韵调》,放荡不羁的《燕麦调》,伤情悲感的《亲情调》。 陇州小调根据内容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娱乐歌曲:陇州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演唱的歌曲。如《放羊女》、《放风筝》、《妹妹踏青》、《十二月农活》、《陈货郎》等。 2、风俗类歌:(1)社火曲:春节期间,人们扮装步社火、柳木腿,走村窜户,进行游演,锣鼓作为伴奏,演唱时一人领唱,众人伴唱。如《王祥卧冰》、《惠娘教女》、《十盏灯》、《一对男女划旱船》、《孟姜女送膳》、《引早船》等。 (2)婚丧节庆歌曲:古陇州人对婚丧节庆非常重视,每逢婚丧节庆,都要请艺人演唱,伴奏乐器阵容庞大。主要演唱的曲目有《孝歌》、《二十四孝》、《正月里来正月正》、《闹元宵》、《相亲》、《丢不下娘家好陪方》、《四姐上轿》、《酒曲》、《敬酒歌》等。 (3)庙堂歌曲:陇县自古是宗教大县,全县的庙会活动非常多,哪个地方有庙会,陇州小调爱好者都聚集在一起表演传唱,久而久之,陇州小调也受到庙堂音乐的影响,所以有些曲子的音韵就有庙堂经韵的风味。如《五更进佛堂》、《十柱香》、《早拜观音晚拜佛》、《山神进香》等。 乐器主要有板胡、二胡、三弦、竹笛,还有碰铃、马锣、鼓等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