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社火
“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陇州社火的渊源是在古陇州先民们祭祀土神、谷神活动中所表演的傩舞、祭祀舞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百戏”广场娱乐活动。这种“社日”庆典时所举行的“百戏”游演活动,古陇州人惯称为“社火”。炎帝神农氏出生在宝鸡,且《礼记》又是记述周朝祭祀礼仪活动的史料,说明社火这一民间艺术已于商周时期在民间展现出来,并逐渐在西秦大地开始盛行。 古陇州是先秦设都,历朝设州的“三辅之地”。州、县的各项祭祀活动盛行,祭社活动的社火内容不断扩大,由起初的集民间音乐、舞蹈、诗歌曲调、龙舞杂耍、锣鼓为一身的戏剧形式,发展到有固定的造型形式。经古陇州历代民间艺人的世代创作、升华,陇州社火已到美妙绝伦,炉火纯青的高雅艺术境界。近年来国外友人,市、省、中央电视台记者多次采访了陇州社火,2006年2月,陇州挈社火受广东省吴川市邀请,参加了全国民间艺术飘色活动,获铜奖,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赞赏。2003年,陇县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陇州社火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据普查了解有26个种类。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地台社火、竹马旱船社火配鼓乐、曲调配唱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造型艺术。基本内容:马社火、车社火、高芯、高跷、挈社火等多以仙佛精道、神头鬼面;或忠臣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钹刀赶棒、叱奸骂谗等。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也有上古祭祀舞、傩舞,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 陇州社火从妆扮到游演,都有一套十分繁杂的工序和过程,并有相当多的服饰、蟒靠、头盔、枪刀棍棒等把子道具。由于妆演社火大多是历史人物故事,所以服饰、头盔、把子全是古戏剧形式出现,所以社火会箱具投资特大,而价格昂贵。为了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至明清以来,陇州出现了许多社火服饰、头帽、把子、锣鼓等制作专业户,城关镇、东南镇、坡底下镇等有制作户达50余家,制作出社火服饰、蟒袍、甲靠、凤冠、霞披、刀、枪、剑、戟、鞭、锤、把子、鼓、锣、钹等数万件之多,150余个品种。这些自制服饰刀具夸张性很强,服饰珠露晶晶,刀棒镶嵌闪光,把仗换成金属管,更显豪华气派,威风凛凛。社火锣鼓队规模宏大,有百面锣队,有车拉大鼓、战鼓,小到身背的腰鼓。有号角队等。高芯社火的芯子钢、铁、木架造型,由本村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制作。挈社火用的木背架制作有一角架、二角架、三角架。车社火自制大型高架、转盘架、秋千架、跷板架。山社火表演时自制高山流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等各式动态造型骨架等。这些服饰、头盔、把子、锣鼓、芯子架子已是妆扮社火必不可少器具,它发挥了各类艺人的聪明智慧,也为要社火节约了大量资金,使社火扮演经久不衰。 东南镇河沟村马社火:河沟村马社火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该村社火会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清代社火脸谱150余幅,脸谱纹式细腻、线条流畅、色调反差强烈、人物性格夸张。该脸谱已代代相传。妆扮的马社火造型威武,脸式奇特夸张,很有代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