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岐山空心挂面与周部族礼仪有关。“挂”字的古体字有多种,皆与“圭”有关。圭是古代一种玉器,上尖下方,是周代贵族举行礼仪时的一种礼物,以示心底坦荡。庶民无圭便以挂面代圭作为珍贵礼品。直至如今,春节期间,女婿给岳父家,外甥给娘舅家纳礼(即走亲戚),无论其它礼品多么丰厚,须带一封挂面,否则被视为“失礼”,这一习俗,乃是周礼的延续。 史料记载:清代,岐山空心挂面已形成较有规模的作坊。当时最为著名的作坊为“顺天成”,他们专选前茁苜蓿地长出的“紫麦”做原料,制出之挂面纤细柔韧爽口,声誉大震。清咸丰时,县城附近经营此业者颇多,制作工艺愈来愈精,地方官吏将其列为贡品,每年按例向朝庭进贡。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慈禧逃往西安后,岐山地方官员将挂面作为贡品,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品尝后,赞不绝口,随赐龙凤旗一面,悬挂于岐山县衙。1931年,岐山空心挂面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深为华侨们赞赏。 2001年元月6日至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冒着严寒来岐山视察工作,其间来到挂面专业村——马江镇(现为雍川镇)小营村,走访了多户挂面专业户,询问了手工空心挂面生产技术及销售情况,并看了现场操作表演,还学着操作了几下,闪现出国家领导人对岐山空心挂面的无比关心。 岐山空心挂面历史悠久,是人民生活中传统手工面食品制作中最为独特的上品。传统空心挂面以前茁苜蓿地长出的“紫麦”(现为优质小麦品种)为原料,其中包括10余道工序,主要为: 1、磨面:将优质小麦经簸、筛、淘、晾后,磨成精细的面粉(需用极细密的锣面工具)每百斤小麦出粉率65%。 2、和面:将面粉用盐水合成团块,用手使劲反复揉压,直至能拉成圆条状为宜(每百斤面粉加盐5—7斤)为宜。 3、揉条:将和好的面块放在案板上,用力揉搓成大条(粗如水杯,长约尺许)。 4、捂条:将搓成的大条盘入盆内,用湿毛巾苫住约40分钟。 5、搓条:将大条撒上糜面,搓成小拇指粗的小条,再盘入盆中捂30分钟左右。 6、入槽:将捂好的小条搭在手指粗的竹柱棍上,放入特制的挂面槽内(温度36C,约一小时许。 7、开面:将槽内每对柱棍,架入特制的开床之上,从上至下拉动直到底端,依次又放入槽内,捂半个小时。 8、上架:将槽内面条醒动下坠后取出,开始上架。 9、换架:将上架的挂面,摆动挂吊成细条。晾至七成时,放置屋内,再上架,剪去下部面头。 10、截条:将做好的挂面,放在案板上切成5——8寸长的挂面面条,用麻纸条扎成三道,呈圆捆状,每捆可分成一斤、八两或半斤。 空心挂面制作的主要器具和设施:面盆、案板、槽床、面架、柱棍、刀、麻纸等。 槽床:(木制品,其形状长约2米,宽约0.8米,深约1.2米,用于醒面)面架:(木制品,其形状高约2.5米,宽约3米,用于挂面)柱棍:(竹制品,其形状长约0.8米,直径0.8厘米,用于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