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宝鸡市档案文化网上展馆 > 宝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凤县民歌

 


       凤县古名凤州,史载:“周兴,凤鸣于岐,朝翔至南而集,是以西岐日凤期南岐曰凤州”。凤州城南有南岐山,城东有凤凰山。相传有风栖其上,凤州便以此而得名。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据《太平寰字记》载:凤县“北接藩,东绵奏汉”“大散扼其东,武休障其西,衰斜阻其南,秦岭限其北。重崖叠嶂,隐然为蜀门重地”地处川陕,陕甘交通要道,是历代兵家常争之地。境内有著名的褒斜,陈仓,连云等古栈道。

      凤县民问曲子古已有之,其具体起源年代已无处考证,据凤县民间曲子传承人介绍,曲子在凤县当地流传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凤县黄牛铺镇、红花铺、凤州,留风关,河口等镇曾经广为流传,目前仅凤县河口镇有一个由曲子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曲子演出队,其余乡镇除个别老人会演唱曲子外,已基本没有传承人。

      悠久的历史,必然孕育出丰富灿烂的文化,形成她那独特的旋律韵味、风县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当地土著人曲子与伴随着外地人类的迁徒而传入的曲子相融合,形成了地道的凤县民间曲调,它虽然有关中西府曲子的的味,但又与西府本地曲子存在根本上的区别,许多音调都带着浓厚的巴蜀音调,形成了显明的地方特征,凤县流传的曲子以“清曲”为主,曲子在部分曲目的伴奏音上有不同、唱腔上也有区别。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凤县河口等地流传的曲子与关中西府曲子有异同之处,较为相近,比如,西府曲子有明显的关中道情或秦剧的调,而凤县曲子却没有这种韵味。在风县南部留凤关镇等地流传的曲子受民歌影响较重,曲子唱腔以“小调”为主、曲调具有凤县民歌的某些特征、因此凤县民间曲子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民问音乐艺术。

      据凤县民间曲子传承人河口镇王兴介绍,曲子现共有108个调、种类有大调(硬调)、小调(软调)等、其演唱形式主要为舞台带妆演出、座台唱(不化妆)、单人唱、两人对唱、多人演唱等形式。曲子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板胡、三弦、笛子、唢呐、竹板、碰铃等。

      目前在凤县河口镇流传的曲子最初是有由关中传到当地的西府曲,曲子现传承人王兴,系凤县河口镇东沟河村人。民间曲子的演唱曲目主要有《八仙过海》《古城聚义》、《黑访》、《天官赐福》、《文王访贤》、《香山寺还愿》,《刘备祭陵》。《郭艾拜寿》、《状元夸官》、《五开财门》等,近年来,由王兴带领的曲子演出队自己掏腰包购置乐器,演出服等,主要以自乐班的形式在河口镇附近乡村逢民间庙会、红白喜事等活动进行一些演出,观众基本为中老年人。凤县民问曲子面临传统艺术后继乏人、青黄不接,一些传统“绝活”濒临失传的境地。

01.jpg

02.jpg


------分隔线----------------------------